• 新京日报
首页 > 健康 > 正文

好心情再斩荣誉,荣登“未来医疗100强·中国创新医疗服务榜”

2021-04-21 15:20  来源:中国前沿资讯网   浏览数:
本网讯 2021年4月18日,一场医疗健康行业盛会圆满落幕,备受瞩目的年度未来医疗100强榜单随之公布,好心情继今年1月入选价值领域榜心理健康数字疗法类TOP10后,再度荣登第五届未来...

  本网讯 2021年4月18日,一场医疗健康行业盛会圆满落幕,备受瞩目的年度“未来医疗100强”榜单随之公布,好心情继今年1月入选“价值领域榜·心理健康数字疗法类TOP10”后,再度荣登“第五届未来医疗100强·中国创新医疗服务榜TOP100”主榜榜单。

1.png

  2016年至今,创新创业的大潮席卷医疗健康行业,医疗资源的缺乏、技术的进步、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倒逼创新医疗的发展,医疗开始需要渐渐适应人民需求的变化,在民营经济领域,这种变化直接造成了商业模式的不断迭代、升级,市场更加多元化、细分化。

  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身处健康医疗领域的众多企业,一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寻找可以适应市场变化,适应民众需求,又能找到买单方的商业模式。特别是2019年以后,受疫情影响,医疗健康产业资本市场整体趋于谨慎,对企业的筛选条件更加苛刻,企业的估值空间受到限制。

  然而,好心情不仅在2020年初,完成了由通和毓承领投,中华开发(华创)、老股东韩国KIP跟投的1.25亿元国内精神心理医疗赛道最大单笔融资,成为了该领域当时的焦点事件,同时还实现了估值的逆势增长,这是如何做到的?

  聚焦精神心理健康,构建在线智能化诊疗系统

  精神心理健康被认为是健康新时代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类精神心理疾病在人群中总体发病率为17.5%,精神疾病发病人群2.5亿人,而精神科医师仅4万名。每10万人拥有精神科医师不足2位,尚不足国际标准的1/4。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民众对精神心理健康方面的诉求也日趋增高,创新医疗模式,改善民众的精神心理医疗环境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互联网精神心理医疗服务平台,好心情自成立以来,一直聚焦于互联网中枢神经的精神心理健康医疗领域,利用科技和创新模式的应用成为链接医患双方、连接产业上下游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型企业,最终实现为心理健康需求用户提供专业、先进、完整的专科数字化医疗服务。目前,好心情平台注册医生超过3万人,涵盖了中国精神心理临床医生的80%,赋能医生,服务患者,目前好心情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中枢神经领域互联网医院。

  经过多年深耕医疗服务行业,好心情自主开发了一套基于大数据的在线智能化诊疗系统。针对精神心理疾病种类做了针对性功能开发,好心情的AI机器人能够快速地判断精神健康疾病的风险和类别。通过临床心理量表测评、随访系统等模块化、标准化的电子病历、药品知识库和临床诊断系统,当用户获得结果后,好心情平台匹配相应的专家,用户自主选择服务,从而获得权威和完整的康复解决方案。

  现阶段,好心情智能辅助系统涵盖了患者的复诊、处方、咨询、心理测评、医疗质量检查、心理放松疏导,由此形成了连贯的病程数据和用户画像,业务线贯穿了精神心理诊疗服务全流程。

  打通线上+线下服务,打造完整医疗服务体系

  突破单一考虑互联网医院的业务模式,打造多元化、完整性的医疗服务体系和是好心情重要的战略目标。由于精神疾病作为典型的慢性病,需要长期、持续性的服务。如果想要对患者的情绪、行为进行更真实和全面的观察,这时候线下的面对面的心理咨询、诊疗能更好的完成。但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精神科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省级和地级市,县域及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鲜有精神科、心理科,精神卫生供给不充足,分配也不均衡。

  针对这些问题,好心情通过布局包括医院和诊所在内的线下服务机构,来打通链接线上的线下服务体系,凭借平台积累的海量医疗专家资源,通过“常驻专家线下出诊+行业知名专家远程会诊”的形式,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也打破了我国精神科医疗资源供给不充足,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让患者享受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诊疗方式,切实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带来的便捷,更好地进行精神心理疗愈。

  近年来,好心情线下就诊量激增及患者的良好反馈,从侧面印证了线下医疗服务模式的可行性。未来,线下服务半径的延伸,将成为好心情完整精神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

  5年跃马奋蹄,让好心情逐渐成为精神心理健康领域的领头羊,好心情不负众望,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技术实力、融资表现、业务量及用户量的不断增长,回馈了医疗行业及社会大众。此次荣登“第五届未来医疗100强·医疗服务榜TOP100”榜单,是社会各界对好心情精神心理医疗服务能力的认可和肯定的最好证明。

  未来,好心情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链接和强化医患之间的关系,在不断追求极致服务的同时,也为推动中国精神心理的服务体系建设奋力前行。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出处非(新京日报)的作品,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或会员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

2、凡涉及客服电话、转账交易等请查询官方认证,谨防上当受骗。

3、为了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请核实安全认证的官方客服电话,防止上当受骗。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